首 页白鹿钟声正觉学院白鹿衔花佛教通讯慈善事业佛学常识禅书禅画佛门礼仪论 坛
读《唯识论》感(2009年第二期)
文:admin     添加时间:2009-7-21 0:00:00

                                         音付爱国

我读《唯识论》后想起了《太虚大师传》中唯心论与唯物论以决高下。难怪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佛学讲空、心外无物、万法唯识,万物唯心造,这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使我深感不安,情不由己地写下了这几段话,以飨读者。

唯识论讲,离开识,物质就不存在了。

唯物论讲,物质决定意识。

其实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它们不矛盾。

要研究形而上的东西去抓住物来研究,等同蹬月球从“井中取月”一般。

搞物质科学研究从唯识论来研究,等同空想。

是故,唯物论与唯识论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整合一体的。它们一个主要研究物质,一个主要研究形而上,它们既是互相关联又是互相独立。

物理学与唯识学,它们都有两三千年的研究成果,它们都象是坚不可摧的珠穆朗玛,它们是一个整体科学的两面。要把科学比作一个数标的话,它们就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无限延伸,最终都取向空,要是把它们比作一个圆的话,它们是周而往复,如图:

此图也合《易经》上讲的,地道右旋,生养万物;天道左旋,包容万物。所有的科学知识有时它们只是相对矛盾而不是绝对矛盾。综合研究,总体观察它们是不会矛盾的,因为它们是一个科学的整体,整体的科学。

再看这个图:五识(眼、耳、鼻、舌、身)是由物质来的,也就是物质生五识;五识对物质的认识便产生了非物质,即五识生非物质;意识是非物质的,即非物质生第六意;六识中的有些东西会丢失,剩下的形成记忆的便是第七识,故说第六识生第七识;第七识要有个处所,这处所便是第八识,故说八识是七识生;第八识经过修持可发现形而上的东西,故八识生形而上;有上必有下,故形而下是由形而上而生的;形而下的第一个东西是空,故空是形而下生。空生妙有;妙有生微粒及中子、分子形成物质。

物质包容分子、中子、妙有,妙有又包容空。因为有与空是并存的。一个空或一个有都是相对的。空包容在形而下中,形而下中也有形而上的(即心即佛,心为形而下,佛为形而上),形而上能包容八识(因形而上的佛为八识生),八识能包藏第七识,七识藏六识,六识包容着非物质及五识,五识自能包容物质。

这一个圆中的名词,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兼容共存的。

顺便补充一点,有些菩萨修到形而上后,再修到达佛亦非佛时,已超出这一轮回圈。

物理学的研究是解决人们生活的物理问题;唯识研究的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心的问题,是如何修炼成佛的问题。这个心主要是指活动的思想(妄想)和不动的思想(静虑)以及思想之外的东西(非想、非非想)。思想带来了苦乐,思想以外(无思无虑)?佛学讲心进入无思无虑、灵灵明明,即不昏沉也不散乱的静定状态。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修持可以开悟,即自身证见空性,有的人会有神通。再经过非想、非非想的修持可以成佛。

现在我来分析一句话:“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到的话,它就是不存在的。”这句话,有人听了就说是不对,可说这句话的人认为就对。这种对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站在各自的思想观点上发表意见。

一个不是坚持空性的人,他会执著思维逻辑物理原理等,那他认为这句话不对就是正确的。

一个要修持性空的人,并说是不知道的东西不存在,就是自己的身体也是空的,不存在的、以及思想妄念,都是空的。务必站到这个空的理念中去去修持,工夫才会上进,才能亲自证到空性。

这两种观点即矛盾又统一。矛盾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统一的是思想的自性。自性都是清净空灵的。

唯物论一般都是从第六意识开始研究到第五识以至物质和空。只有少数唯物论者跑到了非物质的领域去研究,但这些人研究的结果都落后于修性空的人,如达尔文晚年的研究。

非物质的东西也是需要大智慧的人,需要有神明的人来研究的。比如神仙鬼怪灵魂等非物质。人的思想不执著于物质,舍去一切思想就会进人空灵状态,这时就能与非物质贯通,才可研究非物质的东西及形而上的。

佛学讲的是成佛之道。若坚持唯物论,在佛学中叫执著物质,是不能空意而得定止的;若不能掌控自己随时入定的话,那是不能开悟,不能成佛的。

唯识主要讲八识,一般人都知前六识。研究物质的都是从第六意识到物质,再到意识,反复论证实践得出结果,他不研究七、八识。

但学佛成佛就不能不研究第七、第八识。第七识也就是第六识的再思,不易忘记的,它能把一部分带到来生。前世的第七识能在今世显现。如人的本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因为生生世世形成的第七识。第八识是藏识,也叫佛性如来,它还是形而下及形而上的种识。它虽本净,非空非有,却有玄藏、大悲、大智、妙变、超神变、妙知、全通等功能。

有人会问它既然本净,为何还能大智、妙变呢?这从理上讲很简单,从事上证到很费力。

答案就是空尘妙有,务必经过长时间的严格清修才能证到。

“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证禅心。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弟归。”等都是证心空的妙法。

第八识犹如一张白纸,可随主人任意应用。它即能接收、储藏前七识,又能生前七识。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即藏于第八识中,又生于第八识中。佛说众生都是佛,就是因为众生都有第八识,都有佛性,即如来藏。只因众生没有经过严格的清修,没有开悟,故与佛有别。

唯物论与唯识论,它们是矛盾的统一。因为它们都在为人类众生解决问题。二论都为众生做了贡献。希望有志之士在二论中做出更大贡献,解决众生更多问题,希望读者多传递,使更多人不再为“心外无物”所困惑。

 


Copyright(c) 2006-2008 www.chinabl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益阳白鹿寺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益阳迪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客堂电话、传真:0737-4208349 知客师:明谷法师 1310737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