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白鹿钟声正觉学院白鹿衔花佛教通讯慈善事业佛学常识禅书禅画佛门礼仪论 坛
鲁迅与佛教文化(第二期)
文:admin     添加时间:2009-1-16 0:00:00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民族文化伟人,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对佛教曾作过深入研究,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虽然在某些方面持否定态度,但在更多的场合之中是对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持肯定和“拿来”的态度的。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民族文化伟人,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对佛教曾作过深入研究,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虽然在某些方面持否定态度,但在更多的场合之中是对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持肯定和“拿来”的态度的。
    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一文中曾讲到自已与佛教的结缘:“我生在周氏是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一个和尚为师了。……由此得了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但鲁迅开始接触佛教,是在日本留学时。当时他师从章太炎,因而受其影响,开始重视佛学研究。从1912年以后的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在一段时期内大量购买佛典经籍的情况。五四时期及以后,鲁迅虽不再专心从事佛学研究,但对佛教问题仍发表了不少见解。
    鲁迅对佛学发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这是鲁迅看到辛亥革命失败后,心境较为苦闷,因而借研究佛经作为一种排解;也有人认为是鲁迅的不幸家庭生活和个人坎坷遭遇,使他想借佛经以减少痛苦,也许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以至于使他以“苦”’来认识人世的存在,以“渴爱”来创导解脱苦恼的“释迦”的教义,在内心深处引起了某些共鸣、鲁迅曾对人说:“释迦牟尼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哲人,我平时抱有的对人生难解的许多问题。令人吃惊的是,他早就大部分启示清楚了,的确是伟大的哲人!”这说明鲁迅之接触佛教文化,是想从中吸取人生哲理的启悟,或是其他精神养料的。同时,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关切的人,当他真正深入佛教研究中去时,它实际上已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研究的对象来看待了。
    从反对儒家思想为主要精神支柱的专制制度和非人的伦理道德出发,鲁迅强调佛教中的平等观念!为呼吁反对封建的勇猛的精神界战士,鲁迅希望佛教所张扬的“普度众生”、“唯识无境”等观点能够强化先觉者们的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和主观战斗精神。
    鲁迅不仅以佛教思想中有益的东西为武器用来批判封建儒家文化,更具意义的是,他还从佛教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精神养料,这种吸取对鲁迅的人格形成是很重要的。我们从鲁迅那种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牺牲自己以拯救民族等精神人格中,可以看到佛教精神的有益影响。例如,鲁迅就曾高度称赞唐代僧人、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的玄奘身上所体现的佛教精神;对信仰的忠贞,为实现理想而坚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鲁迅曾将“舍身求法”的玄奘法师列为“中国的脊梁”之列,鲁迅人格中的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与这“舍身求法”的品格有着一种精神上的联系。鲁迅曾多次以称赞的口吻提及释迦牟尼“投身饲虎”的故事;鲁迅人格中牺牲自我而利他人的殉道精神,与释迦牟尼的牺牲自我普度众生的精神亦有相近之处。在人生观上,我们也可看到鲁迅所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过,鲁迅研究佛教,其目的之一是“借以研究其人生观”。鲁迅对于人生苦难的大彻大悟,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绝望反抗,鲁迅对于生死的豁达大度等方面,都明显有着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
    佛教思想的影响,还在某些方面带来了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某种深刻性。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上,也体现在他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分析上。鲁迅看到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一文中曾讲到自已与佛教的结缘:“我生在周氏是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一个和尚为师了。……由此得了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但鲁迅开始接触佛教,是在日本留学时。当时他师从章太炎,因而受其影响,开始重视佛学研究。从1912年以后的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在一段时期内大量购买佛典经籍的情况。五四时期及以后,鲁迅虽不再专心从事佛学研究,但对佛教问题仍发表了不少见解。
    鲁迅对佛学发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这是鲁迅看到辛亥革命失败后,心境较为苦闷,因而借研究佛经作为一种排解;也有人认为是鲁迅的不幸家庭生活和个人坎坷遭遇,使他想借佛经以减少痛苦,也许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以至于使他以“苦”’来认识人世的存在,以“渴爱”来创导解脱苦恼的“释迦”的教义,在内心深处引起了某些共鸣、鲁迅曾对人说:“释迦牟尼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哲人,我平时抱有的对人生难解的许多问题。令人吃惊的是,他早就大部分启示清楚了,的确是伟大的哲人!”这说明鲁迅之接触佛教文化,是想从中吸取人生哲理的启悟,或是其他精神养料的。同时,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关切的人,当他真正深入佛教研究中去时,它实际上已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研究的对象来看待了。
    从反对儒家思想为主要精神支柱的专制制度和非人的伦理道德出发,鲁迅强调佛教中的平等观念!为呼吁反对封建的勇猛的精神界战士,鲁迅希望佛教所张扬的“普度众生”、“唯识无境”等观点能够强化先觉者们的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和主观战斗精神。
    鲁迅不仅以佛教思想中有益的东西为武器用来批判封建儒家文化,更具意义的是,他还从佛教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精神养料,这种吸取对鲁迅的人格形成是很重要的。我们从鲁迅那种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牺牲自己以拯救民族等精神人格中,可以看到佛教精神的有益影响。例如,鲁迅就曾高度称赞唐代僧人、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的玄奘身上所体现的佛教精神;对信仰的忠贞,为实现理想而坚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鲁迅曾将“舍身求法”的玄奘法师列为“中国的脊梁”之列,鲁迅人格中的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与这“舍身求法”的品格有着一种精神上的联系。鲁迅曾多次以称赞的口吻提及释迦牟尼“投身饲虎”的故事;鲁迅人格中牺牲自我而利他人的殉道精神,与释迦牟尼的牺牲自我普度众生的精神亦有相近之处。在人生观上,我们也可看到鲁迅所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过,鲁迅研究佛教,其目的之一是“借以研究其人生观”。鲁迅对于人生苦难的大彻大悟,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绝望反抗,鲁迅对于生死的豁达大度等方面,都明显有着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
    佛教思想的影响,还在某些方面带来了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某种深刻性。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上,也体现在他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分析上。鲁迅看到


Copyright(c) 2006-2008 www.chinabl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益阳白鹿寺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益阳迪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客堂电话、传真:0737-4208349 知客师:明谷法师 1310737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