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白鹿钟声正觉学院白鹿衔花佛教通讯慈善事业佛学常识禅书禅画佛门礼仪论 坛
辩中边论33(第四期)
文:admin     添加时间:2009-2-17 0:00:00

乙五、缘起善巧
    已说处义,缘起义如何?颂曰:
    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
    论曰:于因果用若无增益及无损减是缘起义。应知此中增益因者,执行等有不平等因;损减因者,执彼无因。增益果者,执有我行等缘无明等生;损减果者,执无明等无行等果。增益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有别作用;损减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全无功能。若无如是三增减执,应知彼于缘起善巧。
    缘起的主要内容指什么?指十二因缘。怎样正确地认识缘起?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十二因缘?佛法告诉我们,应该对缘起的因、缘起的果、缘起的用做到无增益执和无损减执。增益执就是增多,损减执就是减少。如实地认识事物不增不减,不能多认识,也不能少认识。五个苹果就是五个,如果认为是六个,就是增益执;如果认为是四个,就是损减执。五个就是五个,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中道的看法,这是实相真实的看法。对十二因缘的认识也应该这样。
    “论曰:于因果用若无增益及无损减是缘起义,应知。”对缘起的因,对缘起的果,对缘起的用,如果能够产生不增益的执著,也不产生损减的执著,这就是正确地认识缘起。这点学佛的人应该知道。
    “此中增益因者,执行等有不平等因。”什么叫增益因?增益就是添油加醋,本来没有,添加上去多出来的。比方说,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第一性,如果执著有第一性,这就是增益因。就如十二因缘中“行”的生起,有情行为的生起,并没有一个独存的主宰者在产生作用,而是因缘和合的。如果有人执著有个实在的主宰者,这就是属于增益因。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因,也是一种错误的因。“损减因者,执彼无因。”损减因,执著没有因,一切都是偶然的。真实的认识必须远离两边,不能执著有真实不变的自我和上帝,或者哲学家所说的第一因,能生万物。这些都属于增益因。象某些唯物论者,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偶然的,这就是属于损减因。
    “增益果者,执有我行等缘无明等生。”增益果就是多出来的结果。诸法无我。但有情执著有一实在的我,从无明生起。其实,无明缘行,这是一种缘起的过程。“损减果者,执无明等无行等果。”损减果,执著无明等没有行等果。无明缘行,因果的规律如此。如果认为无明没有行等结果,不会生起行等,那就是损减果。
    “增益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有别作用。”假如执著无明生行之外还有其它的作用,这就属于一种增益。“损减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全无功能。”如果执著无明等不能产生行的功能,这就属于一种损减执。
    “若无如是三增减执,应知彼于缘起善巧。”对十二缘起,从无明生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乃至生缘老死,能够离开增益执和损减执这两种状态,就可以正确地认识缘起的道理。反之,对世界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会认为世界有一个能作者。譬如神教,他们认为上帝就是这个世界的作者,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缘起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作者,这世界是缘起的。所以,如实地认识缘起主要在于破除执作者性。
    乙六、处非处善巧
    已说缘起义,处非处义云何?颂曰:
    于非爱爱净,俱生及胜主。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
    论曰:处非处义略由七种不得自在,应知其相:一于非爱不得自在,谓由恶行虽无爱欲而堕恶趣;二于可爱不得自在,谓由妙行虽无爱欲而升善趣;三于清净不得自在,谓不断五盖不修七觉支决定不能作苦边际;四于俱生不得自在,谓一世界无二如来二转轮王俱时出现;五于胜主不得自在,谓女不作转轮王等;六于证得不得自在,谓女不证独觉无上正等菩提;七于现行不得自在,谓见谛者必不现行害生等事,诸异生类容可现行。《多界经》中广说此等,应随决了是处非处。
    什么叫处非处?就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它能与不能的两个方面。举例子来说,譬如水,它具有湿性,可以清洗肮脏东西。火具有暖性,可以烤熟生的食物。水可以把面粉糅在一起,但是水没有热能,不能把生物煮熟。而火可以煮熟生的食物,但它不能把面粉糅在一起。所以,每一件事物都有它能的一面和不能的一面。这叫作处非处义。
    “论曰:处非处义略由七种不得自在,应知其相。”处非处义简单地说有七种不得自在。首先应该知道处非处的意义是怎么回事,它主要在于破除我执,破除上帝的无所不能。佛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能与不能的两面,并没有一种事物能够代替一切。
    “一于非爱不得自在,谓由恶行虽无爱欲而堕恶趣。”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我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心里希望远离它。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偏偏就远离不了,“不是冤家不碰头”、“冤家路窄”。你不喜欢的人偏偏同住一个房间,床铺挨着床铺,真是难受!这叫作非爱不得自在。“谓由恶行虽无爱欲而堕恶趣”一个人不想堕落到三恶道中去,但是,你假如不相信因果,坏事干绝,不想去也得去。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于非爱不得自在。
    “二于可爱不得自在,谓由妙行虽无爱欲而升善趣。”对于可爱的东西不能自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对可爱的东西,一般的人都希望能得到它,占有它。事实上不可能,有情人不一定能成眷属。所以说于可爱不得自在。二是“谓由妙行虽无爱欲而升善趣”。善趣,指人天道,行五戒十善必感人天乘果报。这种善的结果不论你喜欢抑或不喜欢,不喜欢会有,喜欢的当然也会有。这是因为种了善因,自然就得善果。所以,不喜欢的同样会有,这是因果的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于清净不得自在,谓不断五盖不修七觉支决定不能作苦边际。”我们希望清净,希望没有烦恼。然而,并不是一个人想没有烦恼就没有烦恼,事实上没那么简单。想没有烦恼,烦恼可能更多。所以说,假如一个人不断五盖,不断五种烦恼──睡眠、昏掉、贪欲、嗔恚、疑,不修七种觉支,那绝对没办法断除烦恼,绝对不能断除生死痛苦。这就是说,一个人若想清净就必须通过修行。假如说不修行,想要清净就能清净,想要没有烦恼就没有烦恼,没那么容易。对清净的问题有情众生是不可能自在的。
    “四于俱生不得自在,谓一世界无二如来二转轮王俱时出现。”什么叫俱生呢?就是说,在一个世界中不能同时有两位如来出世。想有两位如来同时出世,这不行,办不到。因为世界的众生福报没那么大。所以,在一个世界里不仅不可能出现两个如来,甚至不可能有两个转轮圣王同时出现,只能出现一个。这是俱生不得自在。
    “五于胜主不得自在,谓女不作转轮王等。”女众不能当转轮圣王,如果等女性当上转轮圣王的时候,有可能已经转成男身了,不再是女的了。所以,女众不服气也不行,不服气的去找佛陀算帐,这是佛说的,我也作不了主。所以叫胜主不得自在。
    “六于证得不得自在,谓女不证独觉无上正等菩提。”第六,于证得不得自在。证得什么呢?谓女身不能证得独觉无上正等菩提。女身成佛,没有的事。《法华经》中有龙女成佛的故事。不过,龙女在成佛的一刹那,已经是转女成男了。所以,女众现在不服气,那就好好地修行。等到修行成功的时候,你要成佛,那时你肯定是男身了。那时候你就不会不服气。所以女的不证独觉,不证无上正等菩提,但可以证得阿罗汉果。
    “七于现行不得自在,谓见谛者必不现行害生等事。”初果的圣人和初地以上的菩萨,想让他干坏事也干不成的。因为见谛的圣人,深信因果,他们对众生有着同体的大悲,他们宁舍生命也不会去干伤害众生的事。“诸异生类容可现行。《多界经》中广说此等,应随决了是处非处。”相反,所有的异生,即地前的菩萨及初果以前的凡夫众生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多界经》中有关这种道理说得很多。
    处非处主要破除什么呢?主要破除执自在性。印度的外道认为有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象基督教的上帝一样,无所不能,是万能的全能的。佛陀可不是全能的,佛陀还有七能三不能之类的。《指月录》中有说,佛陀有三种不能。所以说于处非处不得自在。譬如象科学、哲学、佛学等等,都不是万能的。科学有科学解决的领域,佛学有佛学解决的领域。不能用佛学代替科学,也不能用科学代替佛学。所以,世间上任何一事一物都有它能与不能的两个方面。


Copyright(c) 2006-2008 www.chinabl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益阳白鹿寺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益阳迪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客堂电话、传真:0737-4208349 知客师:明谷法师 13107377139